jM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均溪镇东坑郑姓宗祠蹊桃堂,坐西朝东,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建于清代,1977年重修,是大田县内结构独特的古建筑。正堂五开间,重檐悬山顶,上下二层楼,明间后部设楼梯,二楼前部不设栏杆,巧设单坡顶屋加以隐藏,主体建筑呈倒“凹”字形,土木结构,左右有厢房,四周以土墙围成一个大庭院,东北方逆水处设门,上悬“郑氏宗祠”匾,围墙外书“紫气东来”四大字。门内前埕左右两侧建有单层下偏房,上埕建有二层楼偏房。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正堂底层顶板前设假椽,内侧为平板顶,屋脊飞檐翘角,彩绘花鸟,流光溢彩,塑有两对瑞兽头。祠内壁画有历史人物故事、花鸟草虫,内容丰富,百余年来色彩仍然鲜艳,保存至今的古楹联“东山增秀钯,姬水播惠音”让人回味无穷。祠内还保存着清代迎龙、舞狮用具及古铜钟、铜锣、大鼓等民间打击乐器一套,富有地方文化色彩。历年三月初十为祭期。jM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蹊桃堂始祖五公,祖上是从桃源荥阳祠分出,经太华徐山、均溪金山,再到东坑开基立业,至21世裔孙金八率金十、文三择建蹊桃堂。至明正德年间玛一公时,郑氏已是儿孙满堂,人才辈出。其子举七、仰山、少山,其孙应峰、崧峰,曾孙监九、震辅等苦读诗书,有11人分别取得庠生、贡生,并有不少人步入仕途。到清同治、光绪年间,郑氏子孙有30多获太学生、例贡生等。当时全村400多人出现18秀才相聚的盛况,声名远播,传为美谈。由此,蹊桃堂里掛满了“选魁”、“拔元”、“三世书香”、“惠来县正堂”等匾额。jM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蹊桃堂在东坑当地人口近两千人,历代子孙多外迁,从34世起有成三公迁尤溪管前、新桥,德化三班、上涌,崇安等地。建国后,族人大专院校毕业,或远赴美国,或就职于北京、武汉和省内的南平、泉州、三明等地,现居大田城关就达500多人。jM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