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名人

文坛名人

郑功成

时间:2014-12-04  来源:  作者:郑氏网

 20130611193310_10858.jpgwEK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功成
    郑功成,男,1964年生,湖南平江人,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国务院首届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副会长等。长期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项目研究的首席专家。出版过著作30余种,发表学术文章约400多篇。

个人简历wEK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1985.7-1995.4,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5.5-2000.5,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教授,兼武汉市政协常委及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2000.5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等。
  2003.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
  2011.8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功成教授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留校执教,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灾害保险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中国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学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93、1995年先后因学术成就突出而被武汉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教授兼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武汉市政协常委兼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2000年5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
   郑功成教授主持过国家战略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与决策咨询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以及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多个中央部委及湖北省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的重要科研项目30多项。荣获过第九、十、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孺子牛金球奖荣誉奖,全国挑战杯园丁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全国性或省部级学术与教学奖励,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是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社会兼职wEK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国务院医改首届咨询委员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
社会保障制度》杂志主编
社会保障研究》主编
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慈善事业理论与政策
劳动就业理论与政策主要成果
学术专著
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2.《当代中国慈善事业》
3.《中国社会保障30年》
4.《多难兴邦:新中国抗灾60年史诗》
5.《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
6.《关注民生:郑功成教授访谈录》
7.《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
8.《灾害经济学》
9.《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
10.《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
11.《中国社会保障论》
12.《中国救灾保险通论》
13.《中国灾情论》
14.《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
15.《责任保险理论与经营实务》
主编
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1-4卷)
2.《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系列)
3.《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下)
4.《中国灾害研究丛书》
5.《保险学》
6.《社会保障学》
7.《财产保险》
8.《全球化下的劳工与社会保障》
9.《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
10.《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20130611215035_81908.jpg
郑功成

人物观点wEK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1.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生活保障措施的统称,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的路径,即是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发展。2009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保障惠及全民的广度显著扩张的事实,则表明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一个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形成,这应当是近几年国家发展进程中最为重大的成就。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确实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利益分配格局与分配方式,这在世界社会保障史上是过去不曾有过的,也是未来不可能再现的。
   4.人类迄今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平等与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自由与发展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国民福利则是个人自由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才促使资本主义由野蛮时期进化到文明时代,才使人类同情弱者的慈悲意识转变为正义化的公理。我们不应当将福利社会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而是需要客观而准确地描绘福利社会的美好蓝图,理性选择迈向福利社会的路径,给人民以安全的、长远的美好预期和对未来的充分信心。
   5.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里,人人能够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合理地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同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实现互助共济。最终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帮、贫有所济、孤有所助、伤有所治、残有所扶、死有所葬、遭灾者有救助、失业者能解困”等目标,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带来持续的动力。这是值得我们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