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名人

文坛名人

从农民到艺术大师 郑镇怀

时间:2014-12-13  来源:  作者:郑氏网

 0.jpg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镇怀在创作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他曾是农民,种过地,跑过运输,也做过木材加工厂的老板。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迷上了艺术。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和探索,发明了远观是色彩丰富、精美的国画、近看却又有浅浮雕的质感,具有视觉和触觉两种艺术效果的画——布雕画。它的发明者就是郑镇怀。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镇怀,农民,高中文化,因崇拜郑板桥而取艺名郑铁桥。六十年代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的农村,人们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文化生活几乎为零。母亲做的传统布贴画,是郑镇怀业余之时的最爱,把它当成宝贝,不但反反复复的看来看去,还自己偷偷地学着做。这样的生活一直到初中毕业,郑镇怀的布贴画也越做越好。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郑镇怀渐渐地发现布贴画有许多的缺点。比如它受工具和技法的限制,只能做一些简单粗糙的图案,画面上也缺乏流畅的线条和纹理,又有许多毛边,图案是用浆糊粘贴的,受夏季梅雨季节影响,容易出现发霉、脱落等缺点。郑镇怀学习之余绞尽脑汁,想把传统布贴画创新。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高中毕业后,名落孙山的郑镇怀回到了农村。他并不为没考上大学懊恼,却为传统布贴画的创新反复思考。该怎么做呢?他在一次吸烟时不小心被烫坏了衣服,摸着烟火烫焦的窟窿,奇异的灵感闪进他的脑际:能否利用高温工具,制成高温刻刀,用它把彩色的布料刻出图案呢?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郑镇怀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第一步就先从高温雕刻刀进行研究,他买回来修理收音机用的电烙铁,自制了一个小刻刀,把这个刻刀安装在电烙铁上。经过预热,把两块破布料摞在一起,拿起高温刻刀轻轻一划,嘿,还真能刻出了线条,并且上下两块布料刻过的地方也粘合在一起了。但感到手不听使唤,刻出的线条断断续续不流畅,并且布料也扭曲变形了。郑镇怀又试着把上面一块布料撕下来,想让刻出的图案留在底下的布上,可一撕就把刻成图案的布也撕下来了。因为图案边缘布料的没有完全刻断,还有布丝连在一起……就这样第一次试验失败了。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镇怀深深感到成功不是那么简单,任何东西都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他开始从浅浮雕的角度研究布雕画。浅浮雕的做法是用钢质刻刀在木质、石质、瓷器等较硬的材料上刻出线条、纹理。它需要施加一定力度于刻刀,由刻刀把较硬的材料雕刻出深浅不一的线条纹理。要在软软的布料上雕刻成图案,与浅浮雕比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郑镇怀发现问题出在电烙铁和小刻刀的匹配上。因为电烙铁前边大部分很热,只能握着塑料把子,手往上握的太高,手臂没有固定的支点,下面的刻刀容易摆动。郑镇怀把原来刻刀头制成弯弯的装在电烙铁上,就可以平着拿。重新试了一下,果然稳定性好了。又经过几次改进,终于完善了高温刻刀。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最初,郑镇怀只能用高温刻刀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案,手法还有些笨拙。可是一有时间他还是一头扎到高温刻刀、布头堆里继续的做着、欣赏着、快乐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也在一天天成熟,渐渐的做出来的东西就像模像样了,左邻右舍的看了都说“漂亮”。偶然的机会,郑镇怀看到电视上报道捏面人的、吹糖人的成了著名艺术家、艺术大师,他也心里痒痒的,也做起了“艺术家”的美梦。郑镇怀小时候就崇拜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崇拜他为官清廉正直,崇拜他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了激励自己在艺术上有一番作为,取艺名郑铁桥,从此开始专业布雕画的创作。2001年,郑镇怀听朋友说上海举办艺术博览会,他赶紧给组委会打电话介绍布雕画,组委会感到很新颖,就给他寄来了报名表。11月,郑镇怀带上几幅布雕画来到上海艺术博览会,看到了中国的、外国的,国画、油画、烙画、瓷器等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艺术品,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一些观众在他的布雕画前品头论足。有的说工艺独特,有的说色彩搭配不协调……展会结束,他一幅画也没卖,奖项也于他无缘,还花了近1万元钱的积蓄。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镇怀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他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生活的担子很重,几年的努力不但没有回报,还搭上了全家人的生活费,爱人少不了埋怨,还闹起了离婚,背地里有人说他瞎胡弄,不务正业。郑镇怀也曾苦闷过,但他太热爱这项艺术了,就是不放弃,苦撑着、坚持着。郑镇怀带着布雕画到处拜访专家,真心实意的向他们请教。专家们告诉他:因为你美术基础差,布雕画还只能算是绝技,而不是绝艺,你还要做得更精细……在专家的指导下,郑镇怀买来了许多美术书籍,回到家里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美术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用在布雕画上进行摸索、研究。就这样,他的布雕画技艺日渐完善成熟了。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随着郑镇怀美术知识的增长和作画技法的逐渐娴熟,他不甘心只作一些小花、小草等。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制作中国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2003年1月,他开始了高1米,长24.88米巨幅《清明上河图》的制作。为了真实的再现古画的意境,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到杭州的宋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进行考察。要想真实地返古还原,首先要客观、公正、准确地理解原图的意境。用布料雕刻制作非常不容易,它不是简单用画笔和颜色进行临摹照搬。画面上的远景与近景如何用布料做出来效果?各种颜色的布料如何搭配既协调又不失古朴高雅?几百个人物如何雕刻制作才能使他们各具神态?郑镇怀就在其它布上面重新进行试验,直到做出理想完美的效果为止。每天早上起来做一些运动锻炼,早饭后就开始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有两次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但是病稍有好转就又开始工作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2006年5月,这幅宏大巨作终于面世。这幅画用上万块、几百种颜色布料雕刻而成。清晰再现了古画上繁复多变的房屋和树木,共有800多个人物,近景的人物就有五六百个,雕刻成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中间有农民、商人、官吏、船夫、和尚、道士、算命先生等。还雕刻制作了郊外的田园风光、城市里各种热闹的商业活动和各种江湖艺人精彩的表演,雕刻成的画面都是那样生动逼真,仿佛有喧哗之声从画面上传出来。5月18号,作品代表河南走进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会,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会引起极大的轰动,被深圳媒体誉为"难得一见的民族民间国宝"。照相机、摄象机的镜头同时对准了这幅宏伟巨作。观众听着讲究人员的讲解,全神贯注的凝视着某一段画面,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场景中了。有些观众看后还在赞叹不止:真是太精彩、太神奇了,能用普通的布料雕刻出这样精美的艺术品,确实很罕见,真是了不起!有的观众非要和他这个布雕画发明人合影留念。这让郑镇怀感觉到布雕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艺术享受,是多么的受人喜爱。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0.jpg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布雕画《清明上河图》局部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镇怀的布雕画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古代军戎服饰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多幅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收藏。布雕画获国家发明专利,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六届中国文联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天工艺苑*百花杯奖;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论文二等奖;河南省首届知名文化产品等许多奖项。2007年10月在北京,经外国驻华大使现场投票,被评为“外国大使最喜爱的艺术品牌”,外国大使称赞布雕画是世界文化艺术奇迹之一。郑镇怀连续当选信阳市第三届、四届人大代表,被评为信阳市十大优秀青年,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亚洲工艺美术大师荣誉。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河南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文化产业等许多新闻媒体多次报道。4QV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