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前马头村马江郑氏支祠建于康熙年间,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但在族人的精诚团结下,几度扩建、装修,更加雄伟壮观,祠内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成为一处文化底蕴厚重,又能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近日,记者来此探访,领略了这里的乡土文化。Aih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支祠前座为五柱六扇,后座七柱五扇新祠堂,合称“马江郑氏支祠”。长33.9米,宽21.5米,高7.5米,总建筑面积728.8平方米,乃坐东南向西北。全座祠堂砖木结构,支祠大门上青石雕刻“马江郑氏支祠”,左框门上“入孝”,右框门上“出悌”。走进支祠内见到的是雕梁画栋,精巧玲珑,天井边木刻悬钟十四个,雕出古代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名人关公送嫂,水淹七军,空城计等。支祠横梁木料出处国外,经水陆并运,耗银千两,此木是“铁操”色红质硬,长约七丈,大约“二抱围”,实为罕见。在此支祠天井下,有一个设计精致的小戏台,两边竖着七角形青石柱一合,经名师精工巧琢双龙抢珠,麒麟献宝图案。祠堂的游廊柱是四角青石柱一对,祠堂公婆龛前的两旁青石柱,雕琢二十四孝传颂给后人作楷模。
马头村几位高寿老人对记者介绍了新旧支祠的变迁。旧郑氏支祠是在世光公倡议下创建支祠,其子昌崇公承其父志同其叔世隆公,聘请地理家王节烈迁地,建成支祠后座,以后孔翰公又将前座建成合为五柱六扇,地点在马头双峰山下从东南向西北走向。由于旧支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于1935年3月重新筹建。经济来源于祠堂有100多亩田,以五年租形式筹集资金以及热心者献资、摊派各房石柱等渠道集资,历经数年建成。今年96岁的郑依品目睹当时情景。他说,当时旧支祠夷为平地,聘请两班人马数十人,分左右两边分头施工,充分发挥他们高超工艺。上梁之日举行庆典仪式,办酒宴百余桌,鼓乐欢庆,福州一带及长乐郑氏宗亲前来祝贺,并送来煎炉包数百笼,热闹非常。贵宾纷纷赞扬,新祠堂内外,人头攒动,称其为郑氏一流祠堂。
近20多年来,马江郑氏支祠又经几次重修,1990年因祠堂墙倒塌改修;2002年雇工进行祠堂外墙粉刷,前墙贴瓷砖;2007年又一次动工装修,主要项目公婆龛重建,戏台翻修,所有雕梁画栋,全面油化贴金,天井两边木柱换上青石柱,大厅增添四角柱一对,原木柱均加柱子罩柱联,共耗资40万元。楹联集锦,出自著名书法家郑述信、郑光中手笔。
通过几次装修,现在马江郑氏支祠更加富有历史文化韵味,特别是近年来又将其辟为马头村敬老院,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添置电视、书报、棋牌等,让老人在这里老有所乐,每逢重大节日,小戏台上好戏不断,祠堂里锣鼓喧天,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喜气洋洋。郑依品老人说,马头村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