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

天津郑家大院

时间:2014-12-13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郑氏网

  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家大院清末民初竣工,因系郑氏宅第,故称此名。占地6000平方米,由6个四合院组成,兼有东西两个跨院,建有地窖、角楼,共计房屋百余间,院内有甬道,院与院之间有月亮门相互连接,大院环套小院,院墙上镶嵌石雕动植物图案。房屋一律为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前廊后厦。做工精细,用料考究,砖瓦全部在一个窑内烧制,木料一律为红、白松,石料为大青细石,整个建筑磨砖对缝,米汁灌浆,画栋雕梁,油漆彩绘,是与杨柳青石家大院齐名的华北第二大民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在海下葛沽镇中有一座响名华北的豪宅——郑家大院,它兴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两年后竣工。1923年,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为大院题写匾联:“桑梓七百年盐田更替,海河八千月航帆往来”,横额为“日新岁易”。是谁这般显赫呢?人送徽号“郑小豆腐”的富商郑筠荣。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筠荣(1846—1925)祖籍福建,其先辈早在明末年间已定居葛沽,郑家从小本生意到盐户,几代衣食无忧却没有大的发展。郑筠荣成年后,在葛沽前街开了间豆腐店,售卖闽地传统风味的麻辣小豆腐。他个子不高,白净文气,透着些许儒雅,做起生意来也是勤善为本,待客和气,加之豆腐味美价廉,自然门庭若市。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老辈人口传,郑筠荣一次与朋友喝酒聊天时,坚持认为只有自家所制的小豆腐才是首屈一指的美味,特别是友朋到访定要款待。就这样一来二去,郑筠荣便被老街旧邻亲切地称为“郑小豆腐”了。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后来,郑筠荣随父跑海船到营口一带做木材、粮米、山货生意,随着家业渐盛,郑家在营口开办的永惠兴银炉也声名显赫。据宣统二年的《奉天省营口厅银炉表》载:“永惠兴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二十二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串换,执事人孙焕章,经理号中事务,资本人郑筠荣,住天津,资本银二万两。”银炉即传统银钱业。另一说永惠兴创办于光绪二十年。原资本1.5万两,1919年资本达10万两。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筠荣的真正发迹得益于徐世昌的赏识,源于他的善举。坊间传云,郑筠荣与众船主一年在山海关附近遇到风浪,别人趁机捞取海面上的旁人货物,唯有他坚持救人为先,并将遇难人员带回葛沽妥善安顿。获搭救者中恰有一位是风云人物徐世昌的至亲,所以当郑筠荣不久再次抵达营口时,徐世昌已亲自设宴相迎了。目前所见史料对此尚无详确记载,据徐世昌生平研究,此事大致当发生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后,徐世昌时任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于是,徐世昌将东三省军马的大半物资供给与运输任务交给宅心仁厚的“郑小豆腐”办理。郑筠荣从此迅速累积资财,一举成为葛沽首富。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衣锦还乡的郑筠荣更是乐善好施,惠及百姓,比如在每年年三十那天都会准备若干年货分发给贫苦人,传为佳话,故又得郑大善人美誉。与此同时,郑家斥巨资在镇中心南大街兴建宅院。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1912年竣工的郑家大院(俗称郑家大瓦房)占地达万余平方米,为清式风格,内分东院、西院、前院、后院和跨院等十二道院落。建筑气势宏伟,灰瓦青壁,雕梁画栋,游廊相连,加之四季花木繁茂,可谓美轮美奂。ULL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