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榕头村郑氏祠堂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榕头村,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面积38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郑氏祠堂由戏楼、大厅及两厢组成,大门外有祠堂坪,立旗杆柱夹石一对。前有院墙围护。jA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jA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大门上为牌楼式顶盖,额匾楷书:“精忠报国”,后额匾:“纯孝传家”。祠堂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悬山顶。正间与两侧设神龛,格扇窗门雕刻精致。厅内柱上均悬挂颂扬郑虎臣事迹的牌匾:一、“荣阳旌德里继往开来道范长贻书带草”,“柏柱洋监司除奸去暴功勋承著木棉庵”,二、“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款识“文山”。三、“皇恩开阀阅丕振家声迄于今源远流长聚国族千年绵绵勿替”,“臣志壮河山留馨青史想当日忠肝义胆为天下三字凛凛犹生”,款识:“范光宗题”。四、“忠孝兼全纲常不坠”,“春秋享祀俎豆如新”,款识:“张慰然题”。祠厅正间神龛上额悬横匾:“丹心任重”,左右小书:“道光辛卯年仲春月毂旦”“梧冈刘子蔼教题”。1991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jA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jA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jA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榕头村口有一棵“九头榕”,树冠如盖,参天蔽日,树下宽阔的坪地是村民工余歇息和夏日纳凉的好去处,也是孩子们玩耍嬉闹的乐园。关于这棵树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当年郑虎臣杀了奸相贾似道之后,受到贾似道余党的疯狂报复,最后被害死在牢狱之中。郑虎臣死后,这棵榕树竟神奇地长出八个“头”来,隐喻忠良是杀不尽的,真是天合人愿。“九头榕”也就成了郑虎臣的化身;榕头村也因这棵奇异的榕树而得名。
九头榕的旁边曾有一处书馆,岁月沧桑,现在仅剩下遗址,被称作“馆园”;馆园的后面即是郑虎臣的坟茔,芳草萋萋,忠魂寂寞。据说柏柱洋共有三十六座郑虎臣的坟墓,除了这一处,其余的都是疑冢;疑冢里安葬的是郑虎臣的衣冠,还有“金头银项”。这些传说一方面表达了乡亲们对无道昏君和误国奸臣的切齿痛恨,同时也寄托了对英雄业绩的崇敬和对先贤的永恒纪念。
榕头村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离九头榕不远的郑氏祠堂,它同时又是郑虎臣的纪念祠。这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建于清代,199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祠堂前的旁门进去,是一个不很宽阔的坪地,站在这里顾,祠堂正门上方“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赫然在目。这四个行楷浑厚凝重,端庄挺拔,令人肃然起敬。它是郑虎臣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对这位英雄的最高褒扬;这四个大字所包含的精神,真可谓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并寿。
整个建筑占地约四百平方米,共有两进;前进是戏楼,后进是正殿。前座屋顶上硬山式重檐的下方有“敕春秋奉祀”匾额一面,是后世帝王为表示与昏聩无能、忠奸不辨的南宋统治者“划清界线”而颁赐的。祠堂正殿的匾额和楹联都镌刻着颂扬郑虎臣的词句。让人感动的是那些黑漆镏金的联板,虽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更经“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至今依然完好,上面的文字依然熠熠生辉,不能不令人赞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署名“文山”的联句:
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
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
站在联板前扼腕长思,一股浩然正气不禁油然升腾。
正殿右侧墙基旁立着一面石碑,记载郑虎臣为民除奸的事迹。左侧墙上嵌有一面石碑,刻的是明朝大学士李东阳的诗句:
多宝阁中欢不足,木棉庵前新鬼哭。
裂肤拉胁安足论,天下苍生已无肉。
君王不诛监押诛,父仇国愤一时摅。
……
历史是公正的,民心不可欺,善恶忠奸自有公论。不知后世那些混迹于官场的奸佞小人读了李东阳这首诗,将作何感想。
榕头村所面对的柏柱洋青山如黛,田园似锦。美丽的风光和肥沃的大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郑虎臣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忠义,他的品格,他的气节,他的豪情,激励了身后的多少英雄豪杰!jAg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