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家庙,位于潮安县鲲江乡村东祠堂头,为三进式祠宇,规模宏大。门楣花岗岩石板上浮刻“郑氏家庙”四个大字。所谓家庙,就是旧时代有官爵者建立以奉祀其先人的祠堂。古时,普通老百姓建的只能称“宗祠”。不过鲲江乡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如今都把这个“家庙”俗称“大宗祠”。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家庙的前身为郑氏宗祠,由鲲江乡第四世祖南隐公所建,后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由第五世祖古城公郑崇重建,并命名为郑氏家庙,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郑崇任大理寺评事期间,因受到朝廷嘉奖,推恩敕赠其已故父母爵号,并恩准其回乡建庙祭祀。祠外东侧另建花岗岩石碑亭一座,碑上泐载朝廷敕赠其父母爵号文字,下有石赑屃驮载。亭后被拆毁,碑被移置于祠庙前庭东侧。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祠庙门外,有一副用花岗岩石镌刻的金字对联,上联“太史家声远”,下联“尚书世泽长”。太史和尚书是指旧时该族派系的两位高官。一是丰顺九河乡郑家兰,清嘉庆13年戊辰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旧称翰林为太史;另一是揭阳山美乡郑大进,清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累官至直隶总督,加授荣禄大夫,晋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兵部尚书等衔。按清制,光禄大夫为正一品。在古代,郑大进是潮人官阶最高的一位。祠庙中厅挂有“宫傅尚书”字样大型牌匾,是一位亲王为郑立的。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大进任政期间,关心民苦,兴利除弊,卓有政绩。有一事在潮汕民众中广为流传,那就是坚持以和为贵,以德报怨,化解与邻乡之间的矛盾积怨。事缘郑大进的出生地山美乡,与池厝渡乡毗邻,常因农田水利等事发生纠纷,而池厝渡人倚仗乡大势众,欺压山美乡人,由是积怨日久。当郑大进做了大官后,乡人主张对池厝渡进行报复。郑大进以为不可,告诫乡人说:“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决不能逞一时意气,而给后代人带来冤冤相报无穷后患。乃屈尊设宴邀请池厝渡乡绅父老过乡,晓以大义,使池厝渡人深受感动,向祖宗发誓决不再欺负山美人。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大进以博大襟怀、远见卓识和真诚谦让的态度,化解了两乡多年矛盾和积怨,营造了邻里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赢得人们赞誉。郑于乾隆37年因母丧回籍守制。翌年,来鲲江乡谒祖。得知鲲江乡自乾隆30年村前决堤以来,祖先祭业田园,或受沙压,或失垦复,或被隐瞒侵占,乃会同族人认复召耕,限期清理沙压,并捐出俸银900余两,赎回被典当产业11卷,增扩大宗祭业,并为本族订立命名和取字世系(即辈序)各20字,沿用至今。同时写下《赎大宗祠祭田缘起》,对祖宗祭业之管理,内外纠纷之调停化解,对读书取仕之奖励,以及对族人的劝导教诲,都写得十分周详、恳切,使乡人受益匪浅。
在解放前,祠庙门楼挂有“太史”牌匾,今已无人记得是何人为郑家兰所立;中厅挂有“宫傅尚书”牌匾,是一位亲王为郑大进立的;稍后挂有竖书“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牌匾,为郑家兰所立;两侧挂有“文魁”、“武魁”牌匾各一块,分别为文举人郑梦鹏,武举人郑龙文所立;前面挂有“中宪大夫”牌匾,为郑国臣所立。还有“贡元”牌匾一块,不知是何人所立。这些牌匾均已在解放后被毁。
1992年,在本乡侨居新加坡宗亲的大力倡议和资助下,大宗祠修茸重光,并于农历三月十五日恢复祭祀典礼。目前挂在中厅的牌匾“宫傅尚书”、“中宪大夫”、“岁进士”均为1992年重修大宗祠后重制的牌匾。hCp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