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氏渊源

郑氏渊源

福鼎市东洋郑氏宗系简介

时间:2015-12-14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郑氏网

 福鼎市东洋郑氏宗系是以本市桐城街道办事处江边村东洋自然村聚居郑氏主体以及原居白琳镇翁江村小湾自然村郑氏的同宗郑氏。还有部分近年联祠联谱加入的外支裔郑氏之统称。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一)渊源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据史籍和族谱记载:东洋郑氏宗系其入闽肇基祖为唐光启宣议郎郑摄公。其远祖为河南荥阳人郑肃公。旧新两《唐书》及《宰相世系表》等史籍均载有郑肃公之列传。史称:郑肃公之父名郑阅,祖考名郑烈,世儒家郑肃公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进士及第,自此入仕近40载,于唐武宗会昌(845)升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卒赠司空之职,谥号“文简。”肃公有一子名郑洎,于唐懿宗咸通间(866)官任尚书郎,后出任湖州刺史。洎有二子,长名仁规初官为拾遗,补阙尚书郎,出任湖州刺史,后拜官为中书舍人。次名仁表,初任华中掌书记,后召入朝为起居郎。祖孙三代均有传见两《唐书》等史籍,仁规、仁表二公均有诗作收入《全唐诗》中。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东洋郑氏入闽始祖郑摄公,乃仁表公之子,郑肃公之曾孙也。郑摄公在唐懿宗咸通间(约870左右)官任宣议郎,唐僖宗乾符丙申(876)因黄巢兵乱弃官入河南光州固始县,后于唐光启乙巳(885)随光州刺史王绪佐王潮及弟王审知入闽。唐昭宗景福癸丑(893)王审知嗣封闽王,郑摄公奉膺王命定宅于长乐福湖(今古槐镇北湖村)为闽福湖系肇基始祖。经千余年的繁衍已有40余世,现裔孙播于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新、马、泰、韩、日、美、加、德、阿(阿根廷)等地有46支派计4万余丁众(据1999年福湖宗祠不完全统计资料)。其间人文荟萃、簪缨继世、仕宦比肩、俊彥接踵,蔚为闽中之一大望族。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进士49名(宋代25名、元代3名、明代8名、清代13名),另有举人23名,武职千总以上9名。现代名人郑振铎、郑作新、郑天侹、郑宝菁等及海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教授、研究所长、研究员等难计其数。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东洋郑氏之肇基始祖系衍自摄公系之九世祖郑性之公。据《宋史》列传载性之公为侯官人,于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荣登乡榜,会试进士及弟,殿试文冠群芳,受宁宗帝钦点一等甲状元,皇封敕建状元坊,诰封夫人潘氏为一品夫人。性之公登仕后历任官职近30载,并于理宗端平三年(1236)升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行两相之职(副宰相,代宰相),成为南宋中兴砥柱贤臣备受赞颂嘉熙元年(1237),性之公辞相位,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文殿学士等职。致仕(退休)归里福州吉庇巷宝祐六年(1258)逝世。理宗追封性之公太傅,谥文定,尊孚惠大王,四时祭祀。并追赠性之公之曾祖父三代为宋太师汉国公宋太师齐国公宋太师开国公。三公性之公之墓均为闽候县文物保护单位。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据清解元林逸著《侯官县地方志》卷三《官员家族传记篇》载曰:性之公之后裔播迁闽中多地,其中明确记上“福鼎东洋山”为其嫡裔支脉。据谱载,性之公第十八世孙(摄公之廿七孙)维善、积善二公于清康熙末期(约1715间)自闽侯县鸿尾乡超墘村分迁而来。其兄维善公迁白琳小湾村定宅,其弟积善公转迁桐城东洋村发祥,至今已衍传十余世,现有600余丁众。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二)宗谱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东洋郑氏肇迁福鼎之后,先世仍与祖地联系并归併祖地宗祠宗谱。其后因时局不宁、路途遥远不便而失却与祖地之联系。至同治甲戌(1874),东洋族裔虽派员赴省寻祖而未获确切,只得就迁鼎之祖维善、积善二公为族谱之图首“先立小谱”,是为《东洋郑氏宗谱》之首修也。其后至清宣统年间(1910),首创谱者廷英公又派其子昌钧公及宗弟昌殷公再次赴省寻祖,终于寻获祖脉,“统抄谱系”,而二修本支裔宗谱。自此追本溯源认祖归宗。此后又于民国甲子(1924)、民国戌子(1948)二次续修。鉴于前有新谱修成之时旧谱随之焚化之例,因而首修到三修之谱则化而不存,而四修之谱(即民国戊子1948年谱)则因其后解放直至1975乙卯年方才五修,其时适逢“文革”乱动未泯,又误併入浙江平阳陈罗洋郑氏联修,并单印东洋分卷,而未能将原四修谱之“谱序”部分内容刊入,仅印制世系图部分,因而四修之谱得以保存。此后又于1989已巳之年六修,此次仍沿五修之谱而增加新添人丁图系,而未印“谱序”,况且五、六修之谱均将我东洋族裔之昭穆行第更改为陈罗洋之行第。因而在时任族长郑孙文的倡议下,于2005乙酉年编竣刊行七修本。本次撰修由本裔郑仲汉宗亲纂辑,除勘正历次系图中之谬误百余处外,还重编增补了大量历史资料作为“谱序”,使之更为充实、正确、完善、实用。此后十年来,由于新增丁众和迁居、就学、任职及新增外宗支的联入。今年又由新族长郑谋华倡议进行八修,仍委托郑仲汉宗亲纂辑之。目前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明年可以编竣刊行。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三)宗祠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东洋郑氏宗祠自祖地闽侯县迁入已历十二世近300周年。此前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有宗祠,仅在宗厅内安妥宗灵。1997丁丑之岁,原族长郑仲汉、宣文等共襄在东洋村原上宗厅之址扩建宗祠,于1998戊寅之岁建成,于1999已卯年农历九月一日举行晋祖大典。奈因当时资金紧缺,宗祠仅建神殿主体,又不幸遭受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摧损。2008戊子年,新选族长郑谋华倡议集资重修扩建。目前已新增建门厅及左右廊屋,并对全祠进行装修油漆,使之初具规模。全祠占地面积(含门前、殿后及中程)近1000,建筑面积220。宗祠大门有石刻“郑氏宗祠”匾额及楹联为时任福鼎市委统战部长、市政协副主席马显扬所题。祠内原有匾额多面,系晋祖时祖地及本市各宗系郑氏所赠,惜2006年遭“桑美”台风所毁已不存。祠内楹联多为新撰,其中“北湖始祖穆源衍派香烟永继,超墘嫡裔东洋支系伟业长兴”则概括了本宗系之渊源。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本宗祠于2005年入录福建教育出版社《八闽名祠大观》一书。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四)人文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东洋郑氏肇迁福鼎之后,经过近300年的繁衍生息,已成为福鼎市知名之郑氏望族,书香继世,英才辈出。历史上有监生、廪贡生、庠生及五至八品官衔等宦绅科名者26人。其中三十世世忱曾钦命为瀚林院编修、前奉天府尹。卅二世昌梅公于光绪壬寅(1902)蒙前闽福宁水陆总镇王旌奖五品衔,其父滋琯旌奖六品衔等。近现代更有博士、硕士、学士及厅、处、科级干部和中高级职称者和企业家百余名。其中有福鼎早期革命烈士郑乃宣,有原寿宁县长、宁德地区宣传部长、宁德市政协副主席郑仲腾,原诏安县长、县委副书记、福建行政学院副院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龙,福建工贸学校校长林婉如(郑龙妻)。有武汉大学博士、副教授郑莉(郑仲进次女)、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华山医院手外科专家郑谋雄(郑宣华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硕士郑宣荣(郑仲汉子)、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专业本硕连读在学生郑航慈(郑孙务子),有小中学高级教师郑仲琳等。SJX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