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氏渊源

郑氏渊源

永春鹏翔郑氏

时间:2017-04-22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郑氏网

 郑氏源出姬姓。黄帝下传二十世为周文王姬昌,文王下传十二世为宣王姬静。宣王封弟友为郑伯,封地在棫林(今陕西华县东,后迁到今郑州、荥阳、开封一带)。友为保卫周王室而牺牲,谥号桓公。郑桓公为郑国始祖。1TT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国建立后,经桓公、武公、庄公三朝励精图治,国力兴盛,成为春秋小霸。后因王室内讧,国力渐衰,虽经子产中兴,仍难挽颓势。从桓公立国(前806年)至(前375年)被韩国兼并,郑国经历了431年十四代、二十四位国君。郑国亡后,公族后裔迁居各地,为怀念故国,以国名为姓,为郑姓正式开端。
       郑姓族裔经秦汉二朝繁衍发展,到魏晋时期已成为显赫巨族。魏明帝时,浑公(其兄泰公系“南湖”先祖)位列九卿。其八世孙涛、晔、简、恬成了史上著名的“郑氏四祖”。涛为西祖,晔为北祖,简为南祖,恬为中祖。我族为简公后裔。到了隋唐,荥阳郑氏达到了鼎盛时期,出了二十二名进士、六名状元、八位附马、九位宰相。
       鹏翔郑氏始祖可远公之父畋公在唐僖宗朝二度拜相,曾任凤翔陇右节度使、京西诸道行营都统,击败黄巢有功,进检校司空、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病逝后,诏赠“太傅”,谥“文昭”。长子凝绩为壁州刺史、历刑部户部侍郎,次子凝和为凤阁舍人。季子凝远字可远,随行军中为郎(六品武官),奉丧还葬光州固始。时逢中原战乱,王绪、王潮、王审知举光寿二州兵民南下。经安徽、江西转战闽西,攻取汀、漳二州,包围武荣州(今泉州),可远公驻守丰州社稷坛、屯田自给。次年(886)攻克武荣州,王潮自领州牧,令可远公分兵戍守桃林场(今桃场村,旧称上场堡),为永春驻军之始。可远公晚年隐退吴田(今湖洋溪东村),后定居坪上(今桃城镇姜莲村),建“凤翔堂”以肇基。可远公仙逝后归葬吴田。
       后唐长兴四年(933)闽王延钧称帝,改桃林场为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闽王昶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宋开宝二年(969)县城迁至大鹏山南麓(今桃城)。四世祖懋公在在宋真宗朝任潮阳军都巡检使。于咸平年间(998—1003年)从坪上徙居县治东廊,建屋置地,以居子孙。县城祖宇同凤翔祖宇一样坐南面北,寓意不忘先祖来自北方。取堂号曰“鹏翔”,既为坪上之谐音,亦冀子孙之发展如鲲鹏展翅,扶摇万里。从此,郑氏子孙在县城东门一带不断繁衍壮大,并向四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东门郑”。有宋一朝,鹏翔郑氏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出了进士五名,特奏名三人。
       元成宗大德年间,二十世祖光时公第进士,积阶资政大夫龙图阁学士,后以世衰道微,于是埋名隐退,归休田园,以终余年。
       学士公子四:克仁、克义、克礼、克智,皆忠勇之士。
       时值元末,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至正间,剧盗陈占据石谷、浮空、湖安诸山寨,聚众为乱,剽掠兴泉诸郡县,官兵不能讨。克智与兄等以衣冠世族,不肯附贼,率族练乡兵御之。贼恚甚,乃佯求抚于官,与郑族约会云龙桥,解仇释兵,而阴戒部党伏兵器溪浦沙内,期设誓后,宴饮作难。至期克智等皆不及防,遂遇害。同族三百余人殉焉,时元至正二十(1360)年七月十六日也。克智公配尤氏归宁在母家,闻变挈二子一侄逃匿蓬壶白鹳砦,后徙安溪吕坪依外婆家隐居。含辛茹苦、克尽艰辛,于兵荒马乱之际,为保全郑氏遗孤免于湮灭,为延续鹏翔血脉绵瓞万代,尤氏祖母奇功盖世,高德永馨!
       丙午(1366)年陈占为陈友定大军所灭。戊申(1368)年明朝定鼎,克智公二子起宗、昌宗返永光复祖业。
       起宗公传一代存永公和阳生公。昌宗公传应生(天房)、惠生(地房)。应生传莹圭(因中)、斌(因后)、晚哥(因前)。斌传二世止,晚哥传真、贯(止)。真传震生(文冲),伭生(文威)。惠生传复三(信福)止、复渊(胤福)、复七(添福)。胤福传十子称十房,长房三子所传称礼一、礼二、礼三,四房三子所传称节一、节二、节三。八房六世止,九房至七世仅二女无嗣,十房至十一世后莫考,今仅有七房。添福派至十二世多人徙居外地情况未详,现在本乡者为十三世因中派荣安公次子天尚出嗣添福派所传。
       克仁公之子贵宗原住吕坪,后来其曾孙常植徙居介福福东为井头派起家祖。今后裔大部徙居南洋。
       鹏翔郑氏之入御坪,可追溯到宋朝十世祖振公,徙居安溪还集里(今长坑乡南斗村)。公武勇绝伦。建炎(1127—1130)中,御营前军将杨勍叛寇掠郡邑。有司命振以民兵御之,振力战,贼众披靡,一夕遁去。绍兴十三年(1142)群盗曾少龙、周老虎、何白旗、陈大刀等拥众数万至,帅司复檄振击之,贼惮其威名,不战而遁。十六年(1145)詹铁叉复至,出其不意突入振里,振遽出拒敌。寡不敌众,手刃数十人没于阵。贼不知振死也退。里人收其骸葬之安溪南斗之原,立祠祀之。事闻朝庭,赐额“忠勇”。子一郎由还集里迁于常乐里吕坪(今剑斗镇御屏村),长孙岩淳熙戊戌(1178)年登进士第,官至集贤院副使。次孙崟(知微)徙居仙游,隆兴初(1163)判舒州,金人入寇,崟被执不屈死。岩公长子子荪公创建屏山祖宇,所传称“前郑”。至十九世孔昭公重返永春居住。至二十二世兴宗公,遭逢庚子之难,依族母尤氏携族弟隐匿于吕坪避难。至洪武元年(1368)新君即位,天下太平,匪寇剿灭。兴宗公同起昌二族弟返永复祖,待二弟定居后,兴宗公自回御屏孝友开基,自始称“后郑”。
      兴宗名元字梓春号遯斋。传二子定、实。定字德安,号安峰,传六子。长文瑛传一子止;次文瑶传子二孙六;三文琏传子三孙五;四文琰传子五孙十三;五文顼传子一孙三;六文璞传子二孙五。后世子孙繁茂,支派未能一一尽列。实字德厚号懋斋,无传。
      岩公次子子泰公下传到梓阳公有子三:长德浩,留御屏;次德从徙永春石鼓新园,今莫考;三德理传二子,长文廷,次文信。明正德间徙居达埔十九都车珪仑大坂路,传九世瑞宰字甫龙,于清康熙年间迁居五里街华岩村。
       一郎公次子知微公徙仙游,其一裔本公后来迁居到桂洋永水。因战乱族人亡佚,仅余富高、富禄兄弟。富高之裔不幸族灭。仅一女逃脱,后招御屏球生公为婿。今永水派为球生公所传。富禄公曾孙进旺,于元延祐间徙居桂洋长春为长春郑氏肇基始祖,其后裔又徙居江西贵溪、光泽、福清、漳平、永福、德化旺内、安溪等处。
       鹏翔郑氏族人,秉承先祖中原移民的开拓精神,早在明朝中叶即有人向海外迁徙,大批外迁则集中在清朝中叶,仅同治九年至光绪十六年二十年间就有436人飘洋过海。除台湾外,多数在东南亚一带(俗称南洋),甚至有人远至中美洲古巴。
       自明朝复兴至今己有六百余年,鹏翔郑氏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有十余万人,散居全球各地。县内聚居于桃城、五里街、吾峰、介福、桂洋、东平等乡镇的十八个村。省内有安溪、德化、泉州市区、厦门市、福鼎、福清、罗源、仙游、永安、顺昌、光泽、龙岩等市县。在省外有浙江温州、丽水、广东惠州、广西、江西等省市及台湾、香港、澳门三地区。在海外以马来西亚居多,还有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十几个国家。
       鹏翔郑氏自懋公鼎基县城东门,地灵人杰,各朝代名贤辈出。据省志、县志及族谱记载:自宋至清,鹏翔郑氏中进士八名(其中郑慈家系九世中四进士),特奏名四人,举人三十名;荣获朝廷忠勋五名,诰封赠奖十八名;任职文官六十名,武将八十二名;知(州)县四名,经历二名,教谕七名。
       前有宋太宗潮阳军都巡检使懋公、宋孝宗集贤院副使岩公,舒州通判崟公,元成宗资政大夫龙图学士光时公,清康熙武德将军广西全州营中军守备毅公,乾隆年间千总御园护卫加铜山营台湾府守衔的恒公,康熙年间东阿知县署东平州知州廷瑾公,历任知县、乾隆辛酉科湖北文武闱同考试官梦馨公诸贤达。后有奕良,翘松等社会各界之精英。
       本思源之情,为重修族谱、旅马族亲于民廿六年(1937)在吉隆坡开会,在家乡成立“永春鹏翔郑氏家族会”,在马来西亚成立“永春鹏翔郑氏家族会驻洋通讯处”。因日寇南侵,新马沦陷,“驻洋通讯处”会务停顿。迨战后复兴并于1955年11月10日在马六甲获准注册,正式成立“马来西亚鹏翔郑氏家族会”。家族会为旅马族亲及家乡公益事业无私奉献,功德甚巨,历任主席都亲为表率,堪称模范。
       旅居海外的族亲,为侨居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侨亲事业有成,不忘故土,热心桑梓,为祖国的革命事业、经济建设、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在各个时期都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兴学育才,更是不遗余力,闻名遐迩的永春州中学(今永春一中)、鹏翔小学、卧龙小学,永春师范新校园就是族侨奕西(安邦)、奕良(成快)、奕定、文尧等首捐创建的。
       吾族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各界贤达之士,代不乏人。此乃得益于族贤重教之良风。先祖早有捐充书田之美举。热心桑梓,兴学育才更是我族侨亲的良风。安邦(奕西湖)自捐银元壹仟倡办永春州中学堂,为永春侨捐办学第一人。
       民国以来,吾族侨亲成快(奕良)、永益(奕进)、天送(奕良四子)、开添(美寿)、林金娘母子(奕禧、奕略、奕升)捐办教育均银万圆以上,其余数千、百者难以胜数。
       近年来,慷慨捐资教育及公益事业者有:文尧(超二千万人民币),晋棣、景新父子(超千万人民币),兴宗、秀恋兄妹,开科、清治父子,伟智、兆胜(均超百万人民币)等等一大批旅外族亲。
       族亲为奖学奖教成立“郑信顺夫人基金会”、“卧龙奖学奖教基金会”、“郑奕定基金会”、“郑玉环基金会”、“奕雨夫人基金会”。1TT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我族兴办新式学校鹏翔小学(包括大鹏、大羽、姜莲三分校)、卧龙小学,历史上因设施完善、学制健全而著名,经过族侨及乡贤之努力,现更臻完备,校园宏大,设施先进,教学质量县内前茅,为省、市教育示范学校。族亲捐建永春一中、永春师范、秋华幼儿园的礼堂、体育馆、教学楼等也蔚为壮观。
       “鹏翔校董会”1982年恢复,受委托管理二座鹏翔大厦。
       吾族贤达之士,既重视教书育人,更关心祖国命运之兴衰。
       辛亥革命期间,奕良(成快)同尔琬、应钰、开杉、翘松等族亲,早期即参加同盟会,慷慨捐输,不畏风险,尽力参与,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作出杰出贡献。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授与二等奖章。
       翘松策动永春知州李树敏起义,为永春顺利光复作出重要贡献,辛亥革命后被推为永春光复代表,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开国大典。
       抗战时期,奕定、天送等在南洋慨捐巨资,倡募大量资金支援祖国抗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颁“捐输救国”牌匾褒奖。在本乡有四十五位青壮年应征入伍,直接参与抗战。玉森、光前等特地从马来西亚归国抗战,光前在滇缅前线牺牲。战后,恒山等一批知识青年东渡参与收复台湾。
       解放初期,香港建德行经理文健,采购大量烟胶、棉花,用外轮运抵北方港口,支援刚解放的工业城市恢复生产,后又将资金调回上海创建南翔化工厂。印尼侨亲万年带头投资广东、福建华侨投资公司,代理国贷经销东南亚市场,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女伟智(李延年长媳)秉先贤遗志,使永春医院“延年楼”顺利竣工,并捐永春医院高级病房“宜守楼”。德郁等一批青年归侨,热情投入到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中。
       祠堂是奉祀祖宗的圣地,虽经历朝兵火战乱、风雨侵蚀、屡毁屡修,千年祖宇,至今完好,既蒙祖德之荫庇,亦仰后贤之笃诚。
       肇基祖祠“凤翔堂”位于桃城镇姜莲村,建于唐宋交替年间,占地壹亩肆分玖厘伍毫,坐南朝北(意在勿忘北方河南祖地),二进五开间,建立至今一千多年,六度修葺,保护完好。第五次于1984年由校董会主持大修;今次(2009)由马来西亚家族会主席天辉个人捐资人民币185万元修葺整新。
       州治祠堂(大祖):咸平年间(1000年前后),可远公四世孙懋公在县治东廊兴建新祖宇,占地宽八丈深一十三丈,仍选坐南朝北,仰望大鹏山,取名“鹏翔堂”,鼓励子孙展翅高飞。可远公派系也从此称为“鹏翔家族”。为缅怀先祖功德,祖宇立楹联“忠孝家声传节度,诗书世美起龙图”(可远公之父畋公曾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元光时公为龙图阁学士)。
       大祖祠之下,还有各房祖厝五座在县城,1999年县城改造,上述祖厝全部拆除。重建一座六层大楼,“永春鹏翔大厦”作为鹏翔家族新祖宇。
       分处各地的还有御屏的屏山大宗祠,姜莲村六房祖祠,卧龙村文威公、东里公祠堂、桃东村四房节三湖霞堂、大羽及岭格的四房节二祠堂、桂洋永水的坂集堂、莲集堂。
       茔域为祖先体骸之所藏,也是子孙春秋祭扫、缅怀祖德宗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众族贤不遗余力,勘查修复,或迁移重建,计有:吴田可远公学士公墓、姜莲懋公墓、介福子春公墓、大鹏山克智公起宗昌宗公墓、丘湖山前朝众神墓、留安山北麓郑氏茔域(尤氏妈、惠生公、常敬公、文洁公墓)。桃东路胤福亭、北山宫后文德公南峰公墓、妙峰山宗发公墓,其余分支派各世祖墓不能一一尽列。并于(二○○六)年起每年组织族亲举行冬至祭祖活动。1TT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吾族原有捐充书田,充主田段及大宗公山,在土地改革后已经消失。除了祠堂外,有桃东路59号“鹏翔大厦”,环城路“聚荆楼”,桃城“鹏翔大厦”,马来西亚家族会会所这几处族产。
       吾族历来重视修谱,自明朝复兴以来至本次共重修或续修八次:一、明弘治十六年(1503);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明崇祯六年(1633);四、清康熙二十年(1681);五、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六、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每套四十二册,仅存一套完整本;七、民国三十年(1941),每套二十五册,时印壹佰套,今完好者不多。为保护家族宝贵文化遗产不致年久湮灭,这次采用原谱扫描,胶版印刷,重新翻印。民国版族谱一页二面,每页缩成一面,每套五册,翻印壹佰叁拾套。光绪版族谱每二页四面缩成一面,每套三册,可远公三十八世孙双穗(四房节一)捐三万元,翻印壹佰套。
       为了发动族亲参与修谱,于2006年5月成立“永春鹏翔郑氏族亲联谊会”。联谊会广泛宣传,发动族亲,培训百多位采辑员,分赴各角落登记族人资料,采访外地族亲,完成修谱前期工作,后来由联谊会和“鹏翔校董会”、“马来西亚鹏翔郑氏家族会”三会联合成立“永春县鹏翔郑氏族谱续修委员会”。举全族之力,统一协调修谱事务,经数年之艰辛,几易其稿,终臻完成。
       本次续修族谱距可远公入闽肇永已有1125年,历经朝代更迭,外寇入侵,兵匪战乱,天灾人祸,吾族不仅顽强生存,而且不断繁衍壮大。近年来更有长足发展,既托祖德宗功之荫庇,更承子孙不懈之努力。我族亲在党、政、军、学、工、农、商、医、科等各行各界均出现一大批优秀人物,为社会的繁荣进步,为民族的复兴光大作出重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续修族谱中,收录有高级技术人才303名(具高级技术职称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0名、正教授15名);具中级技术职称,大专以上学历者2400名。在党政军机关社团任副县(团)级以上职务65名(其中副厅师级以上4名、上校4名、正处级19名);副科(营)级以上者111名,受到县以上荣誉奖励者57名,县以上人大代表143人次(其中省8人、市6人、外地市5人),政协委员23人;其中有晋南永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智民(应宗)等一批参加地下革命和游击战争的族亲,有文汉等志愿军烈士,有大量在国防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做出贡献的军警官兵。有在教科文卫领域作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五人:朱梓(分析化学)、登云(教育史)、瑞琼(眼科)、石生(小提琴)、新水(卫生)。更有一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的中高级人才。1TT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可谓“桓武遗风今犹在,荥阳精神万古存”。1TT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随着新谱的修成,各族亲倍受鼓舞,更为奋发。我鹏翔一族,将更加繁荣昌盛,“源溯光州经纶继绪秉国多良相,流衍桃源茂才露举传家有名贤”,凌云壮志,鹏程万里,愿全体族亲共勉之。1TT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