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渊源
郑成功远祖之谜破解 |
时间:2017-05-08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郑氏网 |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发现 郑成功远祖之谜破解 郑荣都 民族英雄郑成功祖籍南安石井。石井郑氏谨存的一本《石井本宗族谱》,系郑成功父郑芝龙于明崇祯十三年岁次庚辰(1640)十一月所修,在其谱序中云:石井郑氏元末所建祖祠至明嘉靖年间,因倭寇侵扰而“祠宇坠于寒烟,谱系毁于兵燹。一本菀枯,几听于不可问。”说明修谱时,因缺乏有关史料,渊源问题已难考据。其弟郑芝鸾在同时所写的《本宗族谱序》中,也无法述及宗祖渊源。关于石井郑氏开基祖何人,郑芝龙谨简记为“独我五郎公隐石,与二三懿亲若许若伍者,茑萝相附,意味投合,遂于杨子山下石井家焉。今武荣山丘垅(今丰州社坛)俱在,则隐石公之所自来也。”实际上,开基祖的真实讳名是不清楚的,缘因年湮代远,故“几听于不可问”。其实“隐石”只是宗祖之号,即“隐居于石井”之意。故此,郑成功的高祖,远祖问题,几百年来一直成为史学界之谜。 一、《台湾外志》载石井郑氏始祖郑达德 《台湾外志》一书系清初学者江日昇所著,在其《自序》中曰,成书于“时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冬至后三日”,即公元1704年冬。该书系专为郑氏而作,主要记述自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郑芝龙离家出游,至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郑克塽归清六十三年历史。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中华儿女,要永远牢记郑成功父子收复和开发台湾的伟大历史功绩。 在《台湾外志》卷一中,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自和阳发兵,至戊申岁驱除群雄即位金陵,并定都改称南京。十六年后“廓清宇宙”时,命江夏侯周德兴从山东至东南沿海一带建立卫所。周德兴入闽至泉州后,建永宁卫。又过石井安平地方,见“龙势飞腾,山环相顾,水潮而有信,旗鼓显耀,印剑生成”,立刻想起明太祖朱元璋十分信奉风水论,奉命时“曾受密旨,断沿边孽穴”,即破坏可出真命天子的“风水吉穴”,遂传南安知县杨廷志,征召人夫,准备破坏石井地方的风水脉穴。但周德兴在亲临石井鸿渐山时,见山上有大石镌“海上视师”四个大字,系宋朱熹所书,即惊讶曰:“先贤业有明鉴,此乃天数,岂可违逆。”后“徘徊而下,散其夫役”,不敢贸然破坏石井美丽的天然环境,并建立了铜山卫所。接着,江日昇又记载:“后此地被郑达德遇弃人廖明师授之指葬,名‘五马奔江’。传其孙绍祖(芝龙父)充泉州库吏。”同时还记有万历甲辰(1604年)三月十八日辰时,郑芝龙出生于石井,“其母黄氏梦三妇人引红霞一片于怀,徐而采抹地下,表名一官。越戊申,一官五岁,父绍祖送启蒙,取名国柱,颇聪明。”接下来又简述郑芝龙青年时抵日本,娶十七岁日女翁氏为妇。 《台湾外志》卷一中“后此地被郑达德遇异人廖明师授之所葬,名‘五马奔江’。传其孙绍祖(芝龙父)充泉州库吏”的记载,明确指明郑达德即石井郑氏的开基始祖。 二、《漳浦营里郑氏族谱》的发现 2007年6月,石井郑新新与许庆芳同志前往漳州地方了解有关郑氏族谱资料时,在漳浦营里郑氏宗亲处意外发现了《漳浦营里郑氏族谱》,谱中记载祖源南安丰州,内容与石井郑氏相关,即复印带回石井。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以下简称《漳谱》),主编郑明周,号易水,成谱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秋。其“序”中注有“此谱者先人所创之,后人成之,是祖代之源流也。”说明该谱是在古谱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谱文绝大部分记载了漳浦营里郑氏繁衍的世系。 在《漳谱》的小引中,载有泉郡“清源山西北峰之下,乃初祖籍也,历稽旧迹,知实季有‘四德公’:汶德、慧德、达德、光德。”同治戊辰年仲冬,营里郑氏十六世孙郑典章又在《存记》中记载了“‘四德公’父文钦祖,随达德公于石井基。”补充了‘四德公’之父名文钦,公有子四:长汶德,二慧德,三达德,四光德,后裔称‘四德’。而初祖文钦公之籍地,《漳谱》小引中多处提到为“清源山西北峰之下”的“南安双路口”。经考证,“南安双路口”即今南安丰州镇社坛之地,元时称双路口,明成化年间仍称为“社坛”。文钦公“随达德公于石井基”的原因及时间,小引中记为:因“适遭元乱,群雄蜂起,兵燹孔炽“。文钦公及其四子于“元至正二年(1342)各挈家远扬,负骸行走,自泉至漳,由漳而浦,求所为鞭长不及之地,于以息肩托足。”具体记载了“四德”兄弟分开之地在“双路口”,其父文钦公则随老三达德于石井开基。 《漳谱》被发现后,经漳泉两地族谱研究者及石井郑氏本宗族人多方共同考证,认为《漳谱》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它翔实记载了漳州古县、漳浦旧镇港、漳浦埔尾等地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同祖兄弟关系,同为文钦公后裔。同时认为,明末郑芝龙所修《石井本宗族谱》中所载的石井郑氏宗祖为隐石公,即《漳谱》与《台湾外志》所载一致的郑达德,因避元乱,其父文钦公随之迁至石井传世。迁石井后达德公隐去真名,改为讳绵号隐石。因古人对外常以号称,号即比名更为人知,而子孙后裔也往往以号称其祖。尔后,因年湮代远,加上无谱可据,先祖之名便成为“几听于不可问也”,唯号可记。类似这种情况,其他姓氏的族谱中也屡见不鲜。 2008年11月,南安丰州社坛清源派郑氏史祖地留守者郑万全,与晋江郑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郑坤元,一起前往漳浦与郑氏宗亲叙亲时,在漳浦埔尾村宗祠里,发现了挂于厅堂上的一块大牌匾,书“武略将军”四个大字,两边一款小字为“元太子保招讨武略将军署漳州路总兵林伯韬为漳州路巡抚安招讨副使郑汶德立”,下款小字为“乾隆二十七年腊月重修”。牌匾印证了《漳谱》中汶德公迁漳浦的记载,即文钦公长子汶德公为浦尾3000多郑人的开基祖。又在漳浦旧镇村发现了旧镇郑氏开基祖光德公的古墓墓碑,再次印证了《漳谱》可靠的真实性。 三、石井郑氏高祖郑琳芝、远祖郑昭 《漳谱》小引开头一段即直接记载了“清源泉郡名山也,其西北之峰境属南安。入闽五世祖琳芝公子孙居之,筑庐于南安之双路口,即清源西北峰之下,群聚州处,相继绳绳,称望族也。”说明琳芝公后裔文钦公之祖地。小引最后部分则记载了渊源问题:“闻诸父老颇知源流,入闽始祖于西晋(谱误为东晋)永嘉时,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侨寓兴化,至琳芝公五世,所出有十八公郎肇基各处,传继于今。”又从《郑氏宗族史》及郑樵后裔郑玉书的《郑氏迁居各地诸始祖表》中,发现关于琳芝公的渊源世系,两处记载是一致的,兹录于下: 三十九世庠公,字文序,晋永嘉元年(307)八月十九日渡江,夫人徐氏,子二:平、昭。 四十世平公,字元先,妣徐、高、刘氏,生子望、宠、碑、瑛、济。为入浙郑氏始祖。 四十世昭公,字元质,为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持节都督平南将军,泉(今福州)建二郡刺史,迁闽为开基始祖。夫人徐氏,子三:铨、虑、衡。 四十一世衡公,字彦举,为晋左骑大将军,建兴中官居朝仪左常侍。夫人陈氏,子六:璜、琰、球、玱、玑、瓘。 四十二世瓘公,字子康,建安太守。夫人游氏,生子五:惠芝、蘭芝、晖芝、忻芝、林芝。子孙多居长乐、南安等。蘭芝公子孙一支由福建入迁浙江苍南浦岭、凤池等地。 四十三世林芝公,宣城太守,为泉州、南安、永春郑祖。 根据上述有关资料的记载,说明《漳谱》有关渊源出处记载无误。石井郑氏与漳州古县、漳浦旧镇港、漳浦埔尾三地郑氏先祖为兄弟,同祖为文钦公,高祖为郑恒公四十三世孙、过江始祖郑庠五世孙郑林芝(即《漳谱》的琳芝),远祖为郑恒公四十世孙郑昭,即史称郑氏入闽始祖。 据史料记载,福建郑氏先祖大多是历次从中原地区河南南迁而来的,主要有六大派,即福州侯官派、莆田南湖派、泉州清源派、永安大田桃源派、漳州郑氏派、闽西清之派。郑成功石井本宗郑氏,属福建郑氏六大派中的清源派。 |
|
|